浸塑衣架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种家具,在周朝时期,贵族对衣冠十分重视,为了适应这种需要,较早就出现了专门用来悬挂衣物的架子。各个朝代的浸塑衣架形式各有不同,名称也有所不同。
春秋时期,横架的木杆,用以挂衣曰“桁”,又叫“木施”。
在宋代,浸塑衣架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,并且有形象的资料,河南禹县宋墓壁画梳妆图中的浸塑衣架,它由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,横杆两头长出立柱,两头微向上翘,并做成花朵状。下部用两横木墩以稳定立柱,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,另加一根横枨,以起加固作用。
明代浸塑衣架整体造型仍保持着传统模式,但用材、制作、装饰尤精。浸塑衣架下端以两块墩子木作足,里外两面浮雕回纹,墩上植立柱,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。站牙上部和下部分用榫与立柱和座墩连接,两墩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棂格,由于棂格具有一定的宽度,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。各个横材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,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。浸塑衣架从选材、设计、雕刻制作,在明代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。